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实践中历练,经受考验,磨练党性,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并认真贯彻落实,在实践中为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贡献。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抓手
干部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早在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在《生活情趣非小事》这篇文章中写道: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缺口、出现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后来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问题。他说,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情况表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201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更是告诫全党,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抓手。先是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接着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来看,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甚至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细小琐事的问题。但我国有句古语,“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实生活中妇孺皆知的一个道理是蚁穴虽小,能毁万里长堤。从这个意义上看,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情,的确都是事关党的工作作风的大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出台的党规党纪在实践中或被打了折扣,或变味走样,或不能坚持长久,甚或拒不贯彻落实的现象也不少见。所以百姓形成一种看法:听着上面的精神很好,但往往最终落实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为防止中央八项规定成为“一阵风”和“走形式”,使之发挥长效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他还反复强调,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作风建设上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大力气改进作风、纠正“四风”,作风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2017年,习近平同志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华社的文章指出了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服务群众、项目建设、召开会议、改进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问题等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材料出政绩”……诸如此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果可能毁于一旦,也会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危害党的执政根基,一害人民二害党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
拿出切实管用措施加强作风建设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持续激荡清风正气。
一是解决好同群众的感情问题。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让基层干部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尤其要坚决防止用形式主义的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要在干部思想教育、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为基层干部减负、让群众满意。
二是坚决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形式主义是指片面注重形式,不管事物本质、内容和效果的工作作风与思想方法。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己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执行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了解民情、收集民意、解决群众的困难。《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在整治文山会海、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及过度留痕等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些硬要求硬措施,我们要拿出具体措施跟进并坚决执行。
三是为打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作贡献。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重构政治生态”,从概念到任务,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深层次把握。提出“重构政治生态”并不是无的放矢。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政治生态和党内政治生活确实存在一些不正常现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谋取私利的帮派小团体,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为什么还是出现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关键还是他们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丧失了党性、丧失了原则,利令智昏。“政者,正也。”无论做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提出“重构政治生态”,既包含有恢复和发扬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内容,也包含有从当前问题入手,严明党纪党规,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任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下大力气改进作风、纠正“四风”的形势下,作风建设得到了加强。但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而是一项永远在路上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必须努力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的那样,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荣臣)